回顧《分秒幣爭》,從IMF的角度看亞洲金融風暴下的韓國

Charlene Lower
Mar 21, 2020

--

(撰於2019–4–12)

在看《分秒幣爭》時我總想著,如果我捨棄像此部片「以韓國視角」去看此件事,並已「IMF的角度」去看亞洲機融風暴下的韓國,是不是會有所不同。於是我點開了當時IMF與韓國簽訂的經濟計劃備忘錄,並解讀已IMF所記載的事件背景後,才發現原來換了一個視角,一切完全又是一個樣子。
以下段落為取自IMF與韓國經濟計畫備忘錄中的段落,內記載著IMF分析下,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前中後的問題。

《韓國 — 經濟計畫備忘錄》

一、事件背景
雖過去幾年韓國經濟越加進步,但過去的政府干預卻導致金融部門的低效率與企業的高槓桿化。近期的亞洲金融風暴也證實韓國需要建構一個強而有力及資訊透透明的金融體系。今年危機之前韓國的總體經濟表現普遍有利,但危機後,前所未有的高槓桿財團 (chaebols) 陷入破產。高槓桿率反映了許多跡象,包括某些部門的過度投資、出口價格走下坡與政府其實願意讓陷入困境的財團破產。截至1997/9底,破產不良貸款極具增至32trillion(佔7%GDP),相當於1996年底的兩倍。

目前金融業面臨的困難源於金融機構缺乏市場導向的觀點(a lack of market orientation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及不嚴謹的審慎監管(lax prudential supervision)。金融機構低估風險,並願意為大部分的企業投資計畫提供資金,從而實現了他們的高槓桿率。金融危機時,股價的劇烈下跌削弱了銀行的股權即再降低了他們的淨資產。而這些事件導致國際信評機構將韓國的金融機構信用連續降級。

繼香港股市下跌及信評機構將韓國降級後,韓國對外融資開始急遽惡化。在新的對外融資枯竭及滾動法產生的巨額短期債務下,韓國經濟遇到了實質的困難。韓元兌美元貶值約20%,股市指數下跌約30%。官方儲備金急遽下降,而大部分被用於償還韓國商業銀行的疃其債務。雖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波並導致了韓國的經濟危機,但此嚴重得惡化速度及程度卻得歸咎於韓國金融及企業部門

而根據以上IMF對亞洲金融風暴下韓國的分析後,IMF提出了他們對此經濟計畫所作之架構及計畫目標,無疑是希望拯救當時問題多端的韓國金融體制。而在研讀過IMF的條約後(個人分析請見 : https://beginnerofsociety.home.blog/2019/04/08/50/),不難發現條約其時牢牢地跟著他們所制定的改革方針在走,以下為政策架構及目標的翻譯:

二、政策架構
此次經濟計畫建立在:
(i)強而有力的總體經濟架構,旨在有效調整對外經常帳,抑制通膨
(ii)對金融部門及其資本進行重組,加強透明度使其不受政治干預
(iii)改善公司治理措施
(iv)加速資本帳交易的自由化
(v)提升貿易自由化
(vi)提高透明度及即時的經濟數據

該援經濟計畫目標包含:
(i)早日恢復經濟的信心,並將GDP減速率限制在1998年的3%,在1999恢復
(ii)通膨控制在5%以下
(iii)將國際儲備金增加到兩個多月的進口金額量

老實說就我而言,在我所蒐集的資訊不夠充足的情況下,我無法給出到底IMF的政策對於韓國來說究竟是好還是壞?在制定經濟計劃的條款上是否過於嚴厲或偏頗?究竟是客觀還是主觀的在分析? 但身為一個視聽人,我認為我能做好的,就是以各方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而非讓自己的視野就此停在電影結束那霎那的悲憤情感。故以上,就是我所整理的,以IMF角度看亞洲金融風暴下的韓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