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秒幣爭》看1997年IMF韓國經濟計畫備忘錄

Charlene Lower
9 min readMar 22, 2020

--

(撰於2019–4–12)

電影中IMF開出六個方案(A至F)及一項先決條件,此文我將整理IMF官網所公布的IMF經濟計畫備忘錄(Korea — Memorandum on the Economic Program)(僅只有A至D和Annex)與電影台詞作比較。

以下棕體字為電影中的內容,而黑字為現實中資料搜尋下所找到的事件發生經過 。
(IMF文件連結: https://www.imf.org/external/np/loi/120397.htm#memo)

1. 三名候選人簽署不違背合約

1997/11/20 協商團首次非公開會議中,IMF為了確保韓國與IMF所簽的借款條約是不會被撤銷的,要求即將選舉的三名總統候選人都屬名同意不違背或推翻IMF的合約

根據《巴爾的摩太陽報》1997年12月4日的報導。韓國三位總統候選人確實簽署幣承諾與IMF達成救助協議的承諾。但文中也寫到,此協議是當時的總統金泳三有效強迫候選人簽署的。而雖三位候選人都簽署了此承諾,但其中兩位,金大中和李承晚選擇忽視此承諾,並呼籲與IMF重新達成協議,茵這些條件意味著要關閉破產德金融機構和公司,使人們失業。

報導連結:https://www.baltimoresun.com/news/bs-xpm-1997-12-14-1997348102-story.html

2. 商人銀行的停職處分

IMF總裁述除了六項條款外,我們有一條先決條款。需要讓在韓國正在營運的11家商人銀撤銷職權,並宣布它們破產。但韓詩賢表示商人公司確實有經營不善的問題,但有許多企業及個人在那裏貸了款,如將瀕危綜合金融公司強行破產,則從非銀行機構貸款的那些中小企業以及個人就等於是讓他們破產。其中韓國經濟首席還問為何IMF提出此要求?韓國財政局次官答:IMF是想要降低韓國經濟的潛在風險。

IMF的備忘錄中,其實並未提到有先決條件。而相關的商人銀行整治工作其實是放在C條款之下。

C條款中,寫明了需將韓國九家技術性破產的商人銀行(technically insolvent merchant banks)於1997年12月2日暫停,其存款人須受到充分保護。而這些銀行的外匯業務將轉移到其他機構。九家被停職的商人銀行將立即被MOFE(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控制,並被要求在30天內提交康復計畫。如果MOFE未能批准此計畫,則此機構將被撤銷其許可。

3. IMF備忘錄中利率調整

IMF總裁解釋 Condition A:在韓國得到IMF的救助金後,需要立即上調利率,從目前的12%上調到30%。但韓詩賢反駁,眾所周知的是,韓國經濟危機得原因就是因為貸款,如果突然將利率上調兩倍以上,對要償還巨額貸款的企業來說,他們會立即倒閉

IMF的備忘錄A條款如下:

A. 總體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ies

貨幣政策主要目標是將通膨控制在5% in 1998。為了向市場證明政府對張前危機的決心,貨幣政策應立即緊縮,已回復市場的平靜。根據此貨幣政策,近幾周(市場)大量的流動性注入將會被緊縮,利率須被允許充分上升或與更高水平上升來穩定市場。貨幣政策的執行將以每日的匯率及短期利率當指標,而政策的干預僅限於平穩運作。金融的重建及急劇下滑的經濟成長率,會是貨幣需求下降的可能原因。因此,為了達成通膨目標,政府須立志於減少廣義貨幣(M3)的成長。而此減速將透過減少儲備金的限額來實行。而公開市場操作將用於控制韓國銀行(Bank of Korea)國內鏡資產產的擴張。

其實,文件中並沒有明文列出韓國需要立即上調利率至30%。而IMF希望上調利率的原因是要抑制通貨膨脹,讓市場恢復平靜。根據歷史資料,韓國在1997年的通膨率為4.45%、存款利率約11%,1998年通膨率為7.51%、存款利率約13.8%。而1999年通膨率卻迅速跌至了0.81%、存款利率約8%。從歷史資料來看,韓國其實並未將利率調整至30%,但通膨率卻還是可以看到迅速的下跌。

韓國歷年利息參考資料:https://www.ceicdata.com/en/korea/interest-rates
韓國歷年通膨率參考資料: https://www.kuaiyilicai.com/stats/global/yearly_per_country/g_inflation_consumer_prices/kor.html

4. 外人投資及收購立法

IMF總裁真對Condition B提到,再得到IMF救助金後,韓需要立即開放資本市場。首先將外籍人員股票投資及持有限額從目前7%提高至50%,讓外國融機構能對韓國金融機構進行合併與收購,需要制定相關法規1998/6截止,要讓外籍人員可以在韓國成立證券公司,也勿未著債券市場外籍人員的投資將會擴大,而且允許外國資本進行惡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

IMF的備忘錄B條款如下:

B. 財政政策 Fiscal Policy

(前段省略:旨在講目前韓國政府的政府儲蓄相當低)

此計畫的財政調整將通過政府收入及支出的措施來實現,目前已採取了包含增加運輸稅和特別消費稅在內的前期財政行動,已證明政府正嚴格執行IMF的計畫。收入方面的其他措施可能包含掛大公司稅、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基礎。在支出方面,將制定具體計畫已減少當前支出和淨貸款,並減少資本支出順序就不優先的資本被支出。

老實說,電影裡的B條款和IMF文件中的B條款完全不一樣。而電影裡關於外人投資相關的規範實際訂於D條款的資本帳自由化一節當中,而內文如下:

D. 其他架構措施

資本帳自由化(截出部分相關章節)

為了提高金融體系的競爭力和效率,須將辦理外國進入國內金融的時程加速。並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已有好方式和平等原則(in a friendly manner and on equal principles)參與國內金融機構的兼併與收購。1998年年終,外國金融機構將被允與建立銀行子公司和經紀公司。只要收購是有助於提高銀行業的效率和穩健性,外國銀行將不受約束的在國內購買銀行股權。

政府計畫大幅加速其持續的資本帳自由化。並且政府已宣布到1997年底,外國人對上市韓國股票的所有權上限將從26%增加到50%。到1998年底將增加到55%。1997年底,個人國外所有權(individual foreign ownership)將從7%增加至50%(不包含惡意收購)。有關惡意收購的立法,將提交至國民議會。到1998年底,通過採取逐步放寬其他資本帳交易,包括限制外國人進入國內貨幣市場的工具和公司債券市場的交易,以及減少對外國的限制。

從IMF的文件中來看,確實有要求韓國提高外國人對上市公司及個人外國所有權的比例數條升,也允許國外金融機構建立銀行子公司及經紀公司。至於強制允許惡意收購,則是沒有在條文中出現的。

5. 國際信評機構對韓國的信用評價

在第二次協商會議過程中(11/22),突然發來了傳真顯示韓國的信用評價又被降級到了B-。

由歷史資料顯示,Moody’s對韓國的信評:

1997–11–27 A3 (Upper medium grade)
1997–12–10 Baa2 (Upper medium grade)
1997–12–21 Ba1(Non-investment grade speculative )
1999–02–12 Baa3(Lower medium grade )

所以,其實會議中並沒有在被調整過信評,而韓國信評最低為1997–12–21時的Ba1

6. 其他提及條款

C:對外匯儲備金及金融機構進行信息公開並審核D:立即對金融機構進行結構調整E:立即對企業經營及支配結構進行改善

C.金融部門的建構 Financial Sector Restructuring
D.其他建構措施 Other Structural Measures(內含5項:貿易自由化、資本帳自由化、企業治理及企業組織架構、勞工市場改革、訊息提供及此計畫的監督)

關於C和D條文,此處我就不多贅述了,若有興趣的請在到IMF官網看文件內文!

7. 勞工市場

在F條款中,IMF要求增家勞工市場的彈性。韓詩賢質問是指要求韓國大量裁員嗎?而IMF表示只是將雇傭型態多樣化,舉例來說擴大非正式員工或間接雇傭比例等等。

IMF的備忘錄D條款,勞工市場改革一節內文:

將加強新的就業保險制度的能力,以促進勞動力的重新部署,同時採取進一步措施,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其實關於勞工的條文,整份文件就只有兩行。但關於在會議中雙方是如何解讀及談判此句話,我就無從而知了,故無法將條文與電影內容拿來作比較。但由文獻及書籍中(註1)可以推出,1997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韓國政府開始嘗試推動區域性的雙邊FTA協定(自由貿易協定)。而在競爭加大、大企業又逼迫國內供應商降低價格下,許多韓國中小型企業必須採取低薪策略。結果,許多勞工只能爭取到約聘的職缺,雖工作和正職一樣,但薪水卻只能有正職的51%。而全國臨時工人數就高達就業總人口的24%。

(註1) 血淚交織的韓國奇蹟:序《憤怒的數字》 彭明輝
(註1)韓國FTA政策轉變的政治分析 董思齊

8. 美國是否參與IMF一同協商

最後韓詩賢質問為什麼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會在這間酒店裡呢?美國正在一起準備協商嗎?

根據《Los Angeles Times》於1997年11月21日報導,IMF副總裁Stanley Fischer、美國國際事務助理財政部長Timothy F. Geithner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國際金融部門人員Ted Truman確實有抵達首爾開會討論此次金融危機。而沒有更詳細的會議報告在此時立即的被公告出來。

而根據資料,Timothy F. Geithner實為美國負責協助處理韓國等其他亞洲國家金融危機的人員,Ted Truman則是IMF的協助者,他曾建議IMF解決全球經濟衰退的提款方案,並督促IMF職行應該職行的協調計畫。至於此次會議及合約內容是否是一味被美國操縱著走,我可能不能回答。但就IMF的組織架構來看,美國確實佔有成員國裡最高的投票權(16.52%)(2019資料),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報導連結: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97-nov-21-mn-56035-story.html

--

--